临灾“叫应”打通守护生命安全的“最后一公裡”
时间:2025-08-08 07:20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再晚5分鐘,我就没命了。”8月5日,79岁的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朱家沟村第三居民组村民谢宝银对记者说。

  7月28日凌晨,暴雨倾盆。忽然,谢宝银听见了砸门声,赶紧开门出来,原来是小组长曹守忠,他催着让赶紧转移。谢宝银跟一拨人爬到北边山顶没一会儿,山洪就卷着石块下来,很多房屋和道路被冲毁了。

  “后来,我听说,这次能把大家转移出来,全靠临灾‘叫应’。这套办法真好,护了咱老百姓的周全。”谢宝银说。

  “强化预警指向性,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2023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强调。

  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工作主动权,严格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叫应”机制,打通预警落地“最后一公裡”。

  这场防汛救灾硬仗,河北省快速响应、提前防范、有效应对,及时转移人员,避免伤亡,成為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

  7月28日凌晨3点多,曹守忠挨家挨户打电话通知本组村民。有几户不接电话,他赶紧披上雨衣,打着手电出了门,蹚着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那几户人家赶,到了门前,一边用手电照窗户,一边敲门大喊,得到回音后,赶紧奔向下一家。

  在曹守忠的组织下,第三居民组的村民相互搀扶着向北山顶上走,600多米的山路,走了半小时左右。

  “不一会儿,眼瞅着泥石流就冲了下来,一座房子一秒鐘不到就没了。”想起当时的情景,曹守忠仍后怕不已,幸亏村党支部书记孙金生给他打了电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7月28日凌晨3点前,孙金生接到镇长和主管水利的副镇长等人给他打来的电话:“雨势不对,立即组织村民转移!”

  孙金生马上给村裡几个居民组组长打电话,让他们务必将预警信息通知到每家每户,并迅速带领村民转移。

  “山洪多由暴雨引起,来势猛、成灾快,严重威胁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财產安全。临灾‘叫应’机制,通过监测设备和气象数据生成预报预警,由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乡到村,一环紧扣一环进行快速‘叫应’,责任人必须立即回应,并将预警信息传至每户,同时组织群眾转移避险并反馈落实情况,形成闭环。”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纪明华说。

  河北省高度重视临灾预警工作,2024年1月14日开始施行的《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将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法定化,明确县级以上政府应当组织应急管理、气象、水行政、自然资源部门建立完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预警覆盖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防汛责任人及时准确接到预警信息。

  临灾“叫应”机制将推送式响应变成强迫式叫应,从“响应”到“叫应”,一字之差的变化,却能赢得先机、提前防范,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7月23日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河北省多地山洪灾害风险升高,省水利厅通过省级监测预警平台,向69个山区县各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精准推送山洪灾害预警“叫应”短信6万余条,同步触发“叫应”机制,各级责任人在15分鐘内点击短信链接确认接收。

  “要不是李书记来到家中,把我背出来,我和老伴儿就没命了。”回想起7月25日夜裡被困家中的情景,阜平县王林口镇方太口村村民刘玉珍对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风国充满感激。

  当日晚上8点左右,大雨如注,方太口村街道上积水迅速上涨。李风国接到了立即转移群眾的电话指令。

  与暴雨赛跑,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李风国和其他村干部按照责任片区,通过微信群发出立即转移的信息,并给没有及时回復的村民打电话。对没接电话的,他们挨家挨户敲门,查看情况,帮助转移。

  村民李伟、刘玉珍夫妇均年过九旬,行动不便,电话也打不通。李风国来到他们家门口,朝院裡喊了几声,没听见回应,索性就扛着梯子从房顶进了院子。进屋后,李风国二话不说,把老人一个一个背了出来。

  临灾“叫应”的“发令枪”一响,基层责任人就立刻行动。不久后,这样的一幕在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大庙自然村再次上演。

  7月27日19时10分,滦平县气象台拉响暴雨红色警报:未来6小时,马营子降水量将超200毫米,洪涝灾害风险极高!

  “叫应”机制迅速啟动。仅仅3分鐘后,这一预警信息已传遍马营子各村责任人。闻令而动,他们迅速到岗就位,组织人员转移,开始抢险救援。

  该乡南大庙自然村地势较低,眼看暴涨的河水就要漫堤进村。危急时刻,包村乡干部周士杰和驻村干部尚勇久带领几名党员,挨家挨户敲门,组织村民向地势较高的南大庙火车站转移。

  “什麼都别拿了!快往火车站跑!”洪水迅猛上涨,车辆已无法通行。周士杰等人分成两组,从村两头开始,顶着如注暴雨,逐户拍门疾呼。走出家门的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向火车站转移。当队伍经过村部时,洪水已经漫入了院内。

  21时,南大庙自然村60户169人全部安全抵达火车站!村干部第一时间向乡党委书记赵寧报了平安。

  这声“平安”,弥足珍贵——21时26分,全乡断电﹔22时13分,通信彻底中断。那个雨夜,火车站成了守护生命的“方舟”。

  “我们村共296户1200余人,其中5户18人的房子距离河道很近,每次下大雨前我们组织这5户转移至地势较高的人家。”兴隆县六道河镇北坎子村党支部书记付国辉告诉记者,7月27日晚8时许,还未降雨,村干部就按照惯例将这5户人家转移。

  当日晚,付国辉一直在关注六道河镇政府微信群裡的各种工作动态,特别是预警信息。时间刚过零点,雨势有所加大,他就接到了镇长齐冠宇的来电,要他们结合村裡实际情况,组织村民转移。望着越来越大的雨,付国辉果断决策,迅速扩大转移范围。

  村干部们随即对剩余的人家逐户分析,筛查出35户76名需转移人员。7月28日凌晨1点,付国辉通知村干部,按照此前他们演练过的转移路线,电话通知或逐户敲门,催促这些村民抓紧时间转移到避险点。最终,在暴雨强度达到峰值前,这76名村民安全转移。

  朱家沟村提前规划好了转移路线,并把村委会、地势较高的民宿和村民家设為避险点,前些日子还进行了演练。孙金生认為,这是有效应对灾情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通过改造村委会、学校体育馆、闲置厂房等场所,承德市建成1.6万个避险点,建立乡对乡、村对村、户对户结对帮扶机制,确保转移群眾有地方住、有物资用。

  易县牛岗乡台底村划分了5个片区,分别由1名村干部带领1名网格员,分成5个小组进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就是一个网格,都由一名村干部负责。上级有了最新通知,我立即电话通知到村干部,再由他带着网格员逐一通知到每户村民。”村党支部书记牛全江说。

  7月24日至25日,持续的强降雨侵袭台底村。这个位於深山区的小山村依河而建,其中有26户位於低洼地带,易受洪水冲击。

  24日下午,牛全江接到乡干部通知:立即按照保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第1号令要求,转移中高风险区受威胁群眾。

  牛全江第一时间通知村干部、网格员,以点带面,迅速将消息传递给低洼地带的村民,并组织他们转移。

  “当时,村干部给我们打了好几次电话,催我们转移到安全地方。”村民牛海燕说,晚上10点,雨越下越大,洪水都冲进了院裡,幸亏转移得及时,否则就被淹了。

  在台底村,80多岁的村民刘景田担心家裡的东西,不愿意走,牛全江赶紧通知他的女儿,将老人转移走。

  在兴隆县六道河镇赵北沟村,由於8月3日起当地将迎来连续强降雨,村干部8月2日通知村民转移,一位村民养着20隻羊和40多隻鸡,执意要留下照看,村干部就一遍遍劝说,让他安全转移﹔还有一位村民,年纪大,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且体重较重,行动不便,村干部就用小推车把她推出去……

  安全从来容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一丝侥幸。当“叫必有应”成為常态,应对风险的底气,便又坚实了一分。(记者赵建、李建成、王营、林凤斌、寇国莹、宋平、王璐丹、苑立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產力体制机制。从市场监管部门角度看,新质生產力的提出,不仅是发展命题,更是改革命题。围绕市场监管系统在加快培育新质生產力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人民网联合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市场监管 向“新”而行》系列报道。…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