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研讨会上,多位学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原理性贡献,分享真知灼见、进行深入交流。就此,我们摘编研讨会上学者观点,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顺应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期待,不断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围绕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怎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阐释,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力学理支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多环节的民主。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监督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民主。党和政府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集体决策的议事规则产生的,能够有效避免主观臆断、个人专断。执行遵循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行使自由裁量权也要恪守严密规范的程序。监督依托的是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协调的监督体系,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权力失范、权力寻租、权力滥用,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多层次的民主。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各级党委、政府都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定政策、想问题、办事情的过程中,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重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积极回应人民诉求、保障人民权利、增进人民福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些根本价值取向不仅体现在党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工作要求中,而且体现在责任约束、纪律规矩约束中。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多途径的民主。人民可以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的选举民主,依法选出人民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可以通过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协商民主,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汇聚民智、形成共识。还可以通过网络、信访、举报等各种途径和形式,便捷地行使民主权利。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多领域的民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经济建设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政治建设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注重发挥法治在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多维制度保障的民主。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提供有力保障。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多元归一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以法治为保障,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激发亿万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这些特点,既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显着特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所在。今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现实生活中正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我国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形成这样的生动局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功不可没。
【文字根据作者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召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讨会的发言整理,根据学习时报刊载内容校对,内容略有调整】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