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个别地方和单位“假节俭真浪费”苗头
时间:2024-03-25 21:44来源:未知 作者:小编 点击:996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记者近期调研却发现,个别地方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搞形式主义,出现令干部群众诟病的“假节俭真浪费”苗头。受访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表示,“冗长”流程手续、“机械”执行政策等是产生“假节俭真浪费”苗头的重要“推手”,建议秉承实事求是精神,多措并举将厉行勤俭节约落在实处。

  “出差忙完工作到了下午,已经没有返程的火车票了,但因为单位倡导节约,坐飞机要走流程,请示后被建议住一晚再坐火车回。其实算下来反而没给单位省钱。”中部某省一名科员王军(化名)说。

  在西部某省会城市,有一栋位于城区“核心地段”的办公大楼,知情人士表示该楼房属于危房已“闲置”多年,原有办公单位现借用下级单位场所办公。“老旧办公楼现在主要是维修加固,维修加固不了的就只能‘闲置’。但维修加固不一定省钱。比如某政府单位老旧办公大楼,维修加固成本平均下来要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花费已经‘不输’推倒重建,从‘综合性价比’上来说,肯定没有推倒重建划算。”西部某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人卢聪(化名)说,当前一些老旧办公大楼,尤其是20世纪设计建设的办公大楼,其建筑结构、抗震标准等已“落伍”,不断加固维修看似节俭,其实反而造成了浪费。

  ——“冗长”流程手续。一些干部反映说,单位采购的一些产品,其性价比低于市场正常销售产品。中部某省一名基层干部举例说,比如采购的电脑,其价格基本均高于市场上能买到的相同配置产品。曾经参与过政府采购的供应商周强说,在排除回扣等腐败情况下,相比和个人、企业打交道,参加政府采购供应流程长、手续繁琐,同时回款慢,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这些成本最终反映到采购价格上。

  ——“机械”执行政策。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一些地方在执行相关政策时有“机械化”倾向,同时一些政策制定时间过久,和当前形势已有较大出入;看似一板一眼落实了相关规章制度,但也提高了运营成本,甚至让一些国有资产“贬值”“流失”。有次出差购买了“普速”火车软卧没买高铁二等座,软卧比二等座便宜几十元,结果“被谈话”……多名受访干部表示,少数“老规章”和当前实际“脱节”,“机械”执行反而可能导致花费增多。

  二是柔性施策让效益最大化。一些受访者建议应因地制宜柔性施策,“尽量让公共支出有助于激活、带动市场活力,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从事风险投资业多年的私募经理人凌翔(化名)说,比如“闲置危房”可以通过出让使用权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员工集资筹建等方式盘活,再比如达到淘汰年限的办公设备,在进行“脱密”处理后可以通过公开拍卖方式来提升残值。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