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ne)呸(pēi)吭(kēnɡ)怎么解读?
时间:2024-01-20 13:23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季历是古公亶父的儿子,是周朝开国君主周武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到了周原以后,建立了周国。那么,周人当时是什么生活状态呢?“周”字的写法暴露了周人的秘密。

  殷商时期的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称为甲骨文。“周”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田”字的四个空格里各有一个点,表示周人在田里面种庄稼。说明在殷商后期,周人已经完全脱离了游牧民族,以农耕为主。

  到了周朝,出现了大篆。金文是大篆的一种,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周”字在金文中的写法是,上面一个田,下面一个口,也是和农业生产有关。到了秦朝,李斯创造了小篆,也叫秦篆。“周”字在小篆中的写法,和现在“周”字就很像了。

  古人把铜称为“吉金”,刻在青铜器上的大篆叫做金文。因为铭文常常发现在钟和鼎上,所以也叫钟鼎文。

  写在《史籀篇》中的大篆叫做籀文。西周末期,周宣王命令太史“籀”这个人编写了《史籀篇》,也有人说是春秋时期秦国人史籀写的。还有人说,史籀不是人名,而是诵读的意思。《史籀篇》一共是15篇,223个字,是儿童的启蒙课本。

  唐朝初年,有人在陕西凤翔府的陈仓山上发现了十枚先秦时期的石鼓。每枚石鼓上用籀文刻了一首诗,一共718个字,记述了秦王出猎的场面,因此被称为“陈仓石鼓”或者“猎碣”。石鼓上面的籀文就被称为石鼓文,是籀文遗留在世界上的真迹。这些石鼓,现在被收藏在中国故宫博物院的石鼓馆里,被认定为国宝。

  大篆写在不同的媒介上,笔法和风格自然不同。铸在青铜器上的称为金文,用刀刻在竹简上的《史籀篇》称为籀文,刻在石鼓上的称为石鼓文。

  古公亶父的时候,周人就恢复了他们先祖后稷的遗风,开垦农田,建造屋屋,筑造城邑,力量迅速地壮大起来。古公亶父死后被尊称为周太王,他的儿子季历继承了王位。季历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吸收先进的商文化。同时,南征北战,开疆扩土。仅在《竹书纪年》上记载战争就有7次,打的基本上都是戎人。有义渠之戎,西落鬼戎,燕京之戎,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基本都是周边的少数民族。季历因为作战有功,被商王封为了西伯侯。后来,商王朝意识到,周人的地盘和势力发展得太快,已经威胁到了商朝的统治。有一次,季历去觐见商纣王的爷爷文丁,文丁就找了个借口,把季历给杀了。

  综述:季历时代,周人在农业、军事和文化等多方面都得到飞速发展,为周武王灭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附:周朝世系。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弃(后稷)-不窋(zhú)-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周武王。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