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海南热带雨林如同一颗镶嵌在岛上的绿宝石。这裡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海南岛重要的水源涵养库。
拂晓时分,一声声清亮的啼鸣,划破了山野密林间的寂静。“抓紧跟上!”海南省长臂猿监测队副队长周照驪和队员头天晚上就进了山,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裡。他告诉记者,海南长臂猿生性机警,在树冠间的移动速度非常快,一不留神就容易跟丢。
海南长臂猿是仅分布在我国海南岛的特有物种,也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的指示物种。最新数据显示,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已从2019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啟动时的4群30隻增至7群42隻。
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栖息地面积也在扩大。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副局长鐘育飞介绍,针对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破碎、退化等情况,霸王岭分局通过补植高山榕、重阳木等,增加海南长臂猿食物来源。目前,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面积已达3万亩,完成栖息地修復4600亩。
“我们还在专业攀树师的指导下搭建起28条绳索廊道,帮助海南长臂猿在分割的栖息地间自由行动。”鐘育飞说。
“去年10月,我们在巡护途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中华穿山甲洞穴。”跟随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尖峰岭分局南崖管护站护林员刘大业,记者来到密林深处一个洞口旁。“洞内有白蚂蚁穴,它应该是嗅到了味道,刨出这个洞来捕食。”刘大业说。
新物种、新记录种也在持续被发现,金樽水玉杯就是其中之一。“水玉杯属植物对环境要求极為严苛,是非常稀有的物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生态工程师卢春洋表示,这一新物种的发现,表明海南热带山地雨林保护状况良好。
“自2019年啟动体制试点算起,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已发现新物种75种,涵盖动物、植物、菌类等。”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总工程师周亚东表示,近年来,已完成了国家公园资源综合调查与监测(一期),陆续完成了圆鼻巨蜥、海南孔雀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专项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着。
“我每次巡护的时间和路线,都会被手机裡的巡护APP记录下来。在途中拍到的珍稀动植物,也会通过巡护APP即时传送、储存至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刘大业说。目前,智慧巡护应用程序的护林员使用率接近100%。
巡护装备不断升级,让野外监测工作更加安全、高效。“过去在野外,全靠开山刀、指南针和老式相机这‘老三样’。如今我们不仅会带上卫星定位仪和红外相机,还会用无人机对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勘察。”周照驪说。
新设备、新技术也让监测工作更加智慧。“科研人员在海南长臂猿C群活动范围内,安装了19套智能监测设备,实时获取影像监测数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韩文涛说,為了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红外相机等设备会被布置成仿生树的形状。当感应到海南长臂猿等野生动物的踪跡,会自动开始跟踪採集区域图像并将图像上传至后方平台。
当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在构建智慧化生态管护新模式。“我们通过建设省级智慧管理中心、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啟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项目,探索构建‘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卫星样地+随机样地+公裡网格样地’四位一体的热带雨林监测体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智慧雨林”项目工作人员何聪说。
何聪介绍,為了防止人员非法闯入核心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关键点位架设了卡口监控相机,铺设了振动光纤与传感器,通过多种技术交叉应用拉起“电子围栏”,形成了全天候不留盲区的监测防护网。
生态监测有助於摸清“家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将园区内4个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组网,实现水、土、气、生等生态因子联网监测,初步建成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我们一家五口共置换了50亩橡胶林,一年仅割橡胶的收入就有4万元左右。”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记者见到了村民符文庄。他过去的家,在雨林深处的南开乡高峰村。2020年底整村搬迁后,那裡已基本恢復了森林植被。
為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白沙县有关部门按照人均10亩的标准,在村居新址附近為村民补偿约5000亩可开割的橡胶林,并按照“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共同发展菌菜轮作產业。
“生态搬迁前,村民年人均收入隻有一两千元。”新高峰村村委会主任符志明说,现在收入翻了10倍,去县城的时间从三四个小时缩短至十几分鐘,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都解决了。
据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已搬迁出455户1931人,搬迁比例达99%。同时,还在持续推进小水电整治、退出工作。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7个片区的连接部分,栽种着桉树、橡胶树、加勒比鬆等120万亩人工林,用於发展鬆香等產业。然而,单一的人工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抵抗不住病虫害、火灾。“2022年起,我们开始採取人工林赎买的方式,计划用10年左右来解决这一问题,得到很多企业的支持。目前,已经完成了16.7万亩的赎买任务。”周亚东说。
為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在通过自然恢復、近自然改造等手段,加大对人工林的改造修復力度。
开展GEP(生态系统生產总值)核算、开发以热带雨林為核心的碳匯產品、建立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近年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两山”转化路径进一步拓宽。周亚东表示,未来还将重点从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生态保护修復、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强化科研支撑、加强科普宣教等方面持续用力,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