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时间:2025-03-11 07:33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2024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如何结合当地实际落实“两新”政策?如何探索布局首发经济?如何更好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新年伊始,记者到一些城市进行了采访。

  新年第一天,浙江省杭州市汽车消费市场热潮涌动。位于钱塘区围垦文化公园的年货节汽车展区内,前来看车的市民络绎不绝。展台前,挤满了询问汽车性能、价格和优惠补贴的消费者。

  另一头,线上促销同样火热。一场汽车线上销售活动正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点击进入,主播详细介绍着一款新能源汽车的配置。“这款新车性能不错,价格也很优惠,在直播间购买还有赠品,有兴趣的可以到线下展厅逛一逛……”一场直播下来,吸引了近万人次观看,“近期通过直播,总成交额已达到上百万元。”直播团队成员介绍。

  这场直播由钱塘区华东汽车城内的“帅车阿东”严选商城主办,负责人赵磊介绍,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购车体验,还带动了线下门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在手机上刷到汽车直播活动后,元旦当天,杭州市民胡栋特意来实地看车。根据以旧换新政策,报废旧车后他可获得2万元购新车补贴,通过直播间参与订车,还有车膜等赠品。

  试驾、选配置、签约、付款、购买保险……享受多项政策优惠后,胡栋最终下单。“新年开新车,综合下来,省了近3万元。”提车后,胡栋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以钱塘区为例,汽车消费效果明显,这得益于“两新”政策的带动和当地在促进汽车消费方面的诸多探索。在打造汽车消费新场景方面,钱塘区以梦马汽车港和华东汽车城两大市场为抓手,招引聚集了比亚迪、小米等48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以“直播+消费”“展会+消费”等形式助推新能源汽车消费。

  钱塘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玲玲介绍,去年,钱塘区就举办了车展10余次,开展汽车直播活动300余场,带动汽车消费超10亿元。不久前,钱塘区还举办了汽车焕新暖冬消费季活动,签约了8个汽车商贸产业链项目,进一步助力完善钱塘区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配套。

  灯笼高挂,唢呐声声。宝玉、宝钗身着红装,静待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布景前方,观众无不被精美的陈设与演员精湛的演技所吸引,舞台布景把氛围烘托到了极致,周围的“宾客”纷纷期待见证《红楼梦》里最为盛大的喜庆时刻。

  当宝玉发现新娘并非黛玉时,发狂似的看向远方,这才引得观众的目光转向黛玉。只见距婚礼现场不到20米处,一袭白衣的黛玉拖着病弱的身躯,轻轻起舞,似弱柳扶风……

  这里,正是在江苏省南京市首发的文化爆款——《大梦·红楼》沉浸式展演空间。元旦下午,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光影渐次亮起,透过细密的光束,观众仿佛置身于曹雪芹笔下的太虚幻境。

  “第一次来看沉浸式红楼梦演出,我被演员的表演和多条支线的故事情节所震撼,以后一定会再来看。”观众江薇薇表示。

  《大梦·红楼》不是一次简单的演出,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多媒体艺术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南京市文投集团负责人表示,《大梦·红楼》是南京首发经济模式的又一探索,为南京的文化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除了《大梦·红楼》,多种形式的首发经济正在南京不断涌现。全球首款新能源敞篷跑车精彩亮相;“网红茶楼”汇点楼带食客体验老广东美食;黄油小熊IP全国首展打造万人打卡新场景……2024中国(南京)首发经济发展大会暨“首创金陵”主理人品牌推介会成功举办,21个首店代表品牌和载体集中签约。

  布局首店,成为消费新增长的关键。“近年来,消费需求逐渐转向个性化,预售抢先体验已成为许多人的消费习惯。”南京市商务局局长刘永辉认为,在这种消费趋势下,布局首店为促进消费找到了抓手。据了解,2023—2024年,南京全市引进各类首店680家,其中全球首店3家、亚洲首店1家、中国首店32家、华东首店30家。从品牌层级看,高端、时尚品牌增多。

  在南京,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已不限于首家店的开设,而是包含从新品发布到首店、总部的全链条发展过程。“一个首发经济项目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要求我们不仅需要注重首发经济本身,更要把目光投向全链条。”南京市副市长季铁军表示。

  新年伊始,来自重庆的张阿姨和很多到云南省昆明市旅居的老人们聚在一起,欢庆元旦。退休后,张阿姨和老伴每年都会到云南旅居一段时间,这一次他们选择位于昆明市晋宁区的古滇康养园。元旦佳节,康养园特意举办了茶话会,园区内,欢声笑语一片。

  在这里旅居康养,张阿姨过得既充实又惬意。每天早上,张阿姨都会去园区开设的兴趣社团唱歌。饭后,张阿姨也会和老伴一起在园区内散步,再去半山温泉看冬樱花、去集贸市场赶集,每天都不闲着。

  “除了提供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这里还会为来旅居的老人配备旅游管家。”古滇康养园旅游管家洋洋介绍,这里除了提供养老一站式服务之外,还可以满足多元定制化的旅居养老需求。

  来自北京市的杨阿姨更喜欢体验深度文化游,在古滇康养园住了一段时间后,杨阿姨在旅游管家的规划下,转去了康养机构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基地,“那里更暖和,还能深度体验当地的民族文化。”

  “我们目前在云南昆明、大理、腾冲、芒市等地设有基地,也与省内其他旅游、康养机构结成旅居康养产业联盟,通过整合联盟内资源,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为游客提供多元的旅居养老服务。”古滇康养园旅居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的改变,旅居养老正成为老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为引导旅居养老产业向体系化、规范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昆明正在加速打造古滇片区健康养老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医院、老年大学等旅居养老配套设施,构建起“候鸟式”康养+旅居产业集聚,为游客和康养群体提供疾病诊疗、日常生活照顾、康复理疗、慢病管理、文体娱乐等一系列多元服务。

  2024年12月,晋宁区古滇片区文旅康养特色产业集聚区被评定为昆明市级特色产业集聚区。据统计,2024年该文旅康养集聚区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

  2024年7月,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相关意见,提出要积极培育森林康养、温泉养生等沉浸式旅游产品,着力打造跨区域“协同养老”旅居产业等要求。为推动跨区域合作,2024年12月,云南省民政厅与广东、宁夏等多个省份签订合作协议,将云南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跨区域旅居养老合作框架支持范围,开发旅居养老线路。(本报记者 窦瀚洋 白光迪 李茂颖)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