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蒙城县兴农绿港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在智能温控系统及传感器等数字化手段的加持下,环境温暖舒适,蔬菜长势喜人,西红柿、彩椒等正在陆续采摘上市。
“这是棚室的气候盒,可实时采集植株生长的湿度、温度及二氧化碳含量,然后通过数据线汇总到设备处理中心。”产业园环控部技术主管徐一齐说。他一边查看玻璃温室的传感器装置,一边向记者介绍园区智慧化生产情况。
作为长三角绿色蔬菜供应基地,蒙城县兴农绿港数字农业工厂好似一座巨大的“植物工厂”。这里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生产、加工等各项现场数据,通过智能数据库比对,控制系统发出相应指令,实现自动控水、补水,自动给植物调节到生产的最佳环境状态。
“在农业工厂里,各项数值若出现异常,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远程在线调控相应设备,及时调整相关环境数据,保障蔬果健康生长。”徐一齐说,一旦遇到“倒春寒”天气,技术人员会及时开启加热系统,保障植物生长需要的温度。
徐一齐告诉记者,由于玻璃热传导性较强,白天只要有阳光,玻璃升温效果非常好,不需要进行锅炉加热。但到了夜晚,室外温度低于零下3摄氏度时,就会开启锅炉,使用管道加热,把大棚的温度提升到12摄氏度至13摄氏度。
有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玻璃温室内的西红柿等果蔬会持续健康生长。产业园工人王云说,从年前到现在,都是果蔬大量上市的重要时段。1万平方米的温室内,每批成熟的西红柿需要六七个工人帮忙,每人摘果5000公斤左右。
“春节前后是果蔬销路最好的时候,园区每天都会往上海、南京等沪苏浙地区大量运输西红柿、彩椒、草莓等产品。”产业园技术主管李明说。
近年来,蒙城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以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露地、设施蔬菜同步发展,加快构建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蔬菜全产业链产值近30亿元。该县生产的蔬菜中销往沪苏浙地区的有近五成,其中,年销上海蔬菜超10万吨、产值超3亿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