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之地女主角发生了什么?
时间:2023-02-22 07:03来源:未知 作者:小编 点击:996

  2023年1月和2月,各地两会都声称要上调养老金!实事求是地讲,2022年养老金已经实现了全国统筹,具体上涨幅度和上调机制,应该在2023年3月的两会上公布,然后在5月中旬由人社部正式通知。这个节奏,才是靠谱的!

  当然了,既然是民生问题,就允许大家讨论,所以,预测和猜测的消息满天飞。有些社保专家根据近年来养老金涨幅持续下滑的趋势,预测2023年养老金涨幅继续下滑1%,创出19年连涨的历史新低——3%!

  2023年也是机关事业人员与企业人员养老金“双轨制”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2024年将实现养老金并轨。可是,有些企业退休人员呼吁:机关事业人员退休金普遍高于当地企业人员养老金的一倍,在2023年上调养老金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涨3%,企业人员多涨10%达到13%。

  比如,2023年1月13日江西鹰市社布局发布的自我表扬稿,已经暴露了这个其实已经路人皆知的”真相“——机关人事人员退休金是企业人员的2倍之多。

  当然了,这种民间的呼吁一直存在,社保专家是坚决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机关事业人员退休金由财政供养,企业人员是自己缴费给自己养老,两者走的根本不是一个赛道,圈层不同,不要攀比。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养老事业是一项国家和全民的事业,事关每一位老百姓的晚年生活,绝不能简单地用市场化来解决,否则,富人的养老金基数高、越涨越多,永远都富;穷人的基数低,永远都追不上。

  机关事业人员拿10000元退休金,涨3%是300元;企业退休人员拿1000元养老金,涨3%只有30元。富人涨三年就超过穷人的月收入,贫富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从思路上已经违背了共同富裕的理念和初心。

  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绝对不能像有些社保专家和自媒体作者写的那样——用一句“多缴多得”的道理能忽悠过去的,一点道理也站不住脚。养老体系在世界各国都是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社会福利体系,而不是市场化的体系。

  养老基金大池子为什么这么紧巴?根本原因不是老百姓的责任,而是养老金的来源渠道问题。社保局不敢给企业退休人员涨养老金,根本原因是养老基金大池子里没有钱。所以,加大一次分配的力度,向养老基金注入更多的资金。2022年GDP达到121万亿元,全民所有制的国企贡献占75%,多划拨国企利税进入养老基金就是最好的造福全民。

  企业人员养老体系执行的是多缴多得的市场机制,无论是个人缴费还是单位缴费的两部分实际上都是员工自己的钱,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更是要自己全额购买个人和单位的两部分。

  年轻员工缴社保汇入养老基金大池子(分为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等他们退休后从养老基金大池子里领取养老金。原来是7个年轻人供养1个退休人,现在是2-3个人供养1个退休人,随着老龄化减速,添水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喝水的老年人越来越大,池子里的水很快就干涸了,年轻人担心自己退休后领不到钱,可能会出现断缴社保或放弃社保的现象。

  企业养老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员工自己缴社保,还有一点点的财政补贴和投资收益。目前,每年收、支都在5万亿左右,当年略有结余3000多亿元,马上就要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我们的养老体系从1995年开始建立,只有二十多年的积累,欧美国家的养老体系建设基本都有七八十年的历史。

  比如,法国在2023年春节期间举行大罢工反对延迟退休2年的计划,它的养老金积累77年了,依然被反对。M国养老金规模占GDP的150%,中国占GDP的10%,而我们的人口是前者的5倍,人均差距如此之大,说明我们养老金的来源渠道不广。

  养老金“双轨制”指的是:机关事业人员自己不缴社保,退休后领取了超过的退休金,完全由财政供养。企业退休人员则是完全自己供养自己。所以,机关事业人员在职时的工资和退休后的退休金均由企业人员贡献的利税“供养”。所以,机关事业人员应该提高觉悟,给企业人员多涨。

  PS:民间说,咱们在职时分为三六九等,退休后也分为三六九等。一等是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二等是企业退休人员,三等是灵活就业人员,四等是城乡居民人员,五等是农村农民。二等、三等、四等、五等,这四类退休人员表示不服,希望养老金上涨机制中实行分类上涨。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