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秋天,五彩斑斓。走进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西堡镇万元奶牛养殖园,只见牛舍里一头头奶牛正吃着青贮饲料,陈光玺打扫着棚圈,黝黑的脸庞上洋溢着笑容。作为养殖园的生产厂长,进入秋季以后,几百头牛的“口粮”就成了他操心的头等大事。
为了保证奶牛越冬“口粮”充足,陈光玺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号召,种植了300亩青贮玉米。“每亩的产量能达到5吨,一年差不多有1500吨,我们饲养着200多头牛,牛场饲料的需求是满足了。”陈光玺告诉来访者,青贮饲料营养价值高,牛容易上膘,产奶量也高。“今年的玉米水分充足、茎秆粗壮,牛吃得也好。”陈光玺乐呵呵地说。
青贮玉米作为目前牛羊养殖用量较大的一种饲草料,具有产量高、纤维品质好等特点,有“草罐头”的美誉,是公认的优质饲料。近年来,湟中区积极响应“粮改饲”政策,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饲料,提高饲料生产能力,降低养殖成本,努力走出“以草养畜、种养结合、草畜联动”的新路子。
湟中区多巴镇鲍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青贮玉米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着,玉米连茎带穗被卷入割台,经过切割和粉碎的玉米从高高的排料口撒出,落入一旁的运输车内。合作社的院子里,铲车、自动包膜机、叉车正在进行流水线作业,不一会儿,青贮饲料包就打好了。
“我们今年种植了800亩青贮玉米,现在每天加工量有260吨,今年又新进了一台青贮玉米收割机,工作效率也变高了,打包好的产品除了销往湟中区还供给省内各州县的养殖户。”鲍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鲍霞介绍。
“种植饲用玉米可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纯收入每亩可达500元以上,全区可实现经济收入1000万元以上,如今生产的5.72万吨青贮饲料可满足4万个羊单位一年的饲喂量,这样就减轻了草场压力,为草原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湟中区畜牧兽医站副站长陈永祥接过话茬。
近年来,湟中区立足产业基础,通过轮作、套种等种植模式,大力发展青贮玉米产业,推进“粮改饲”工作,2017年至2024年累计投入补助资金2647.2万元,完成“粮改饲”面积15万亩,生产优质全贮饲料46.22万吨,为牛羊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饲草料基础。
“今后,湟中区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现草畜平衡,逐步形成草畜粪肥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引导种植户积极参与‘粮改饲’项目,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陈永祥表示。(马可欣、俞惠珍)
秋日的黄河上游龙羊峡,湖面碧波荡漾,湖光山影交相辉映。每当夜幕降临,点点渔灯在龙羊湖面上闪烁,宛若星河,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走进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大庄村西兰花示范种植点,大片的西兰花田犹如绿色的海洋,阳光照耀下翠绿的叶子闪烁着光亮。一颗颗饱满的西兰花,宛如绿色的宝石,紧紧地簇拥在一起,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天上缺水,地上有水,贡献了水,用不到水,这是青海的水情呈现的四大特点。青海每年为中下游输送近600至900亿立方米源头净水,有力支持了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