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到底反的是什么?
时间:2023-05-17 19:44来源:未知 作者:小编 点击:996

  继阿里之后,美团也因为涉嫌二选一成了反垄断的新目标。至此,国内已经有三家互联网交易平台跪在“二选一”红线面前。

  第一家是唯品会,被罚300万人民币;随后阿里被罚了180亿。这次美团被罚多少,还要看调查结果。

  不过阿里去年净收入是5000亿人民币,唯品会和美团的同期收入都是千亿人民币。阿里是按照收入的4%进行处罚的,而唯品会显然不是。可见最后被罚多少,与公司体量没有必然关系,4%既不是上线,也不是下线。关键看监管部门如何定性。

  去年底最高层经济会议上,对于互联网等新经济,首提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后来又出台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于垄断的定义很详细,比如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协议、排他性协议、价格操控、大数据杀熟等。

  反垄断不是中国的“国情”,美国政府和国会对谷歌、Facebook、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一直在继续。但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有关部门更在意的是巨头们对市场份额的垄断。

  谷歌以搜索引擎为母舰,借助收购来的安卓系统、油管等业务,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广告公司;而Facebook更是通过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成了事实上的社交帝国。用资本整合流量,再用流量获取超额广告收益,是谷歌和Facebook被反垄断舆论攻击最集中的点。所以,分拆巨头始终是美国反垄断的核心内容。

  应当说,美国反垄断斗争中的理由,与中国很不一样:前者的出发点更多是C端用户,而中国的出发点是B端商家,至少目前来看如此。

  原因在于,中国互联网巨头核心业务都不是收购来的,而是自己打出来的。相反,很多收购案最后反倒成了累赘。

  对于阿里、美团这样的巨型交易平台来说,核心业务的迅猛发展不仅仅是个流量问题,更是生态问题。电商、外卖在中国异常发达的一个原因,就是很长时期内线下商业不发达的结果。但问题是,当平台效应形成,第三方卖家对平台的依赖性超乎想象,甚至是受制于人,最后不得不二选一。

  阿里和美团在各自生态里都有超过500万的第三方卖家,如果这个群体的日子不好过,意味着什么?要知道小微企业占到了中国市场主体的90%,创造了80%的就业。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上面都不允许对这个群体进行胁迫、压榨。

  去年疫情一爆发,受到最直接照顾的就是小微企业,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迅速到位,因为它们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这个基本面保住了,就不会出大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善待小微企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zhengzhi问题。

  这两年如何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很热,但说实话,对于中国这些互联网巨头来说,既不能指望它们当尖兵,也指望不上。毕竟术业有专攻,如果能把各自的生态运营好,已经是利国利民了。至于造车啥的,往小处说是拉股价、撑市值;往大处说就是穿科技的外衣调政策的戏。

  自己少赚点、让小微企业多赚点,这一点还是能做到的。有人说在商言商,但对商家进行强迫式“二选一”是在商霸商。亚马逊也是美国反垄断浪潮的新主角,主要“罪责”是这家电商巨头在销售第三方商家的商品时也销售与商家直接竞争的商品,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我们“二选一”的实质,是把运动员都变成平台自己的队友,私定终生,这比亚马逊的垄断方式还要强悍。说一千道一万,巨头喜欢搞“二选一”的根本原因还是害怕竞争。垄断是竞争的反面,因为恐惧竞争才会去追求垄断地位。

  但垄断地位的获得,是用户、商户用脚投票的结果,还是被迫站队的结果,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平台不能为了自己的小生态损害中国经济的大生态,这是底线。

  一直以来,商界大佬们都说在中国做生意要讲zhengzhi,但时代真的变了,讲zhengzhi绝不是喊几句口号、做做表面文章就能万事大吉了。就算互联网巨头们拿不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办法,也不要卡别人的脖子。

  阿里被罚,暂时利好京东和拼多多,如果这次美团被罚,会直接利好饿了么(阿里)。那么问题来了,接下来哪位老铁会利好美团?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