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纪录片应该发挥“马可波罗”的作用
时间:2023-07-10 09:23来源:未知 作者:小编 点击:996

  来自英国、柬埔寨、南非等国家的国内外主流纪录片制播机构代表、导演、学者相聚一堂,探讨纪实影像在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中的积极意义和成功经验。

  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钱纳表示,纪录片的核心元素之一是人文交流,也就是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伟大的灵感往往源自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是中国非凡故事的无尽源泉,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细节纹理。

  南非纪录片导演法伊克·戴尔说,人们可能会面临一些文化上的交流障碍,纪录片可以展示不同文化的魅力,促进不同文化交流,让不同国家的民众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之处。非洲是个非常“年轻”的大陆,青年人口比例很高,非洲青年们期望看到更多讲述中国青年故事的纪录片。

  法伊克·戴尔表示,纪录片的一个显着优势是让普通人发出声音,使他们能够与世界分享他们的故事和智慧。通过普通人的故事让人产生共鸣,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来自不同文明的人们的生活,打破刻板印象,欣赏差异之美,寻求人类的共性,从而帮助建立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和桥梁。

  “我想和西方国家的朋友说,如果你真的想看见未来,就来中国吧。”大会上,两届奥斯卡奖获得者、英国导演柯文思为目睹中国取得的成就而感到兴奋,“我们能看到文化的复兴、非凡的活力,于是我决定留下来,把在中国看到的一切传递给全世界。中国也应该更好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因为中国有14亿人民,有非常多的故事,世界都需要听到中国的故事。”

  柯文思表示,纪录片是一个国际通用的媒介,可以看到其他国家人民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为改善生活的奋斗历程,从而增加互相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共情。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在发言中提出了中国纪录片参与全球文明交流的“三个离不开”:

  “离不开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国实践,离不开关注全人类共同话题,离不开开放包容多元的胸怀。”对于如何推进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王立俊提出三点建议:“着眼双效统一,突破行业瓶颈;着眼系统全面,强化全媒体建设;着眼开拓创新,注重可持续发展。”

  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黄海波认为,纪录片作为非娱乐性的、资讯传播的载体,为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发声渠道,以纪录片为媒,可以让中国文化像泉水一样滋润世界,也可以通过纪录片将世界的文化包容兼蓄。

  “马可波罗在1275年来到泉州,把泉州的瓷器引入欧洲,将中国文化传递到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人群居住的地方。”

  IMAX(中国)董事局副主席、执行董事陈建德表示,今天,纪录片仍发挥着《马可波罗游记》的作用,用震撼人心的视觉记录将见所未见的景象和事物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面前。

  陈建德介绍了IMAX公司和中国机构合拍的《小行星猎人》等多部纪实作品。他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航天、环保等领域不断发展,身边每天都在发生无数非凡的中国故事。纪录片应该力求为观众呈现真实更有临场感的体验,为观看者展现那些他们前所未见的世界,进而形成难忘的记忆和渴望继续探索的动力,以真实体验的呈现形式讲述充满温度的中国故事。

  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国际合作部主任博拉·毛莫林认为,中柬合拍纪录片要在高度、深度、温度上共同发力。在高度上,要紧扣中柬两国共同关注的重大事件。深度上,要共同策划选题、共同拍摄、共同播出。温度上,则要聚焦两国民众最关心的话题,用生动朴实而富有情感的视角讲述故事。他认为,中柬合拍纪录片《患难与共中柬情》生动诠释了中柬两国人民面对疫情并肩战斗的情谊,也是讲好中柬友好往来故事的生动案例。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表示,纪录片应该从多角度展示当代中国的真实风貌,不回避中国面临的挑战,着力强调中国解决现实问题的行动力与价值取向,展现中国积极应对挑战的国家气质和大国担当。例如,上海台创制的《中国面临的挑战》、《行进中的中国》,不管是在海外平台还是在全球频道都收获了明显高于平时的收视率和观众反馈,这说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在全球文明交流中受到普遍关注和欢迎。

  “纪录片不仅意味着记录并传播优质且丰富的内容,还成为人与人、国家与地区,并进一步扩展到世界范围的神奇纽带,为全世界的观众提供新时代的视角,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宝藏。”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