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在巴东|《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
时间:2022-11-03 15:46来源:未知 作者:小编 点击:996

  为营造非遗保护浓厚氛围,我县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巴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生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特色价值、发展过程、主要传承人进行解读,通过“非遗传承在巴东”栏目不断展现巴东文化魅力,以巴东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促进巴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今天推出第七期《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

  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是巴东土家族先民在古代巴人物候历法、汉民族夏历和当地土著人经验积累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用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记时系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天文、地理、气象、水利、农学、生物学、医药学等相关知识,世世代代的土家族人民应用这些知识指导举凡春种秋收、红白喜事、修造动土、新居乔迁、祭祖上坟、庆典开业、出行择期等日常事务。

  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的流行区域,主要分布在巴东县境内的江南片区,含茶店子、绿葱坡、野三关、清太坪、水布垭、金果坪等乡镇及周边县市部分地域,人口约40余万。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不是一个独立的历法体系,它以汉族传统历法为基本架构,结合巴东土家族的独特人文地理,而逐渐演变发展成熟的。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两等分点相隔l5度,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八星宿:我国古代把南中天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宿,这些星宿又分为四组,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七个星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我国古代主要用它纪日并标定日月五星位置,但也有时用它纪年纪月纪时。

  阴阳五行说: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的气是天地万物泉源。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

  奇门遁甲以八卦,洛书,二十四节气时、空、数相配,构成基本格局和构架。这个格局和构架是多维的。占测时把具体时日置于这个格局之中,判断以某一点为中心,宇宙中具体时间其体方位万物的流变规律并构成的吉凶环境,从而给人们提供抉择行为的动向和时间的依据。

  风水学又叫堪舆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套特殊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巴东土家民族历法中此类知识与汉民族几乎一致。

  此外,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的谚语歌谣知识是土家族先民的独特创造,科学价值极大。土家族先民的民间历法知识的积累传承多以谚语、歌谣的形式进行,土家族先民还根据山里草木枯荣、候鸟来去,日月星辰的变化、风雨雷电的交替来安排农时,预测气候,估算年成的丰歉。

  例如,土家族先民传授农技知识,就说:“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泥巴一碗饭”,意思是农田要深耕细耙,这样收成才好。“深栽洋芋浅栽秧,红苕栽到皮皮上”“宁栽秋苕,不种秋荞”,又是在传授稻秧、红苕、洋芋、荞麦的种植技巧。

  土家族先民对天象很早就有研究和发现,“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看着天上北斗星,走遍天下不迷向。”借北斗星指示方向,体现了土家族先民的智慧。

  土家族历法谚语对农业气象进行预报:“一黑一亮,大雨三丈。”“久晴必有久雨,久雨必有久晴。”“今年冬天干,明年夏必涝。”“早晨有雾,中午晒布。”这其中既有短期预报,也有中长期的预报。

  面对山区滑坡的威胁,谚语就有:“三天雨和风,小心走蛟龙。”意思是如果连续几天大雨,就要小心山里滑坡了。

  对异常大灾或地震的来临,土家族先民也有经验:“狗哭鸡不宿,三冬蛇出洞。不是灾祸来,就是天地动。”如果鸡犬不宁,蛇冬眠时却爬出洞外,很可能大的地质灾害就要出现了。

  当年农业年景如何,历法谚语也能预报:“头伏漏,干死豆。”“今年好大雪,明牛收不彻。”意思是如果农历三伏中的头伏天下雨,就意味着有秋旱,庄稼会减产。如果今年雪多,来年丰收,就会忙不赢。“重阳不打伞,胡豆豌豆光杆杆。”意为重阳这天无雨,当年胡豆豌豆就会歉收。

  如果有谁不知节气,民谚又这样教导:“种田无比式,全靠抓节气。”种田没有诀窍样式,全靠准确抓住时节。“误了一年春,十年扯不伸。”种地耽搁一春的损失,十年也难弥补。“不知季节看花草,不知地气看五木。”这是根据草木变化来掌握季节。

  土家族地僻人稀,有病只能求助于中草药:“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即三月茵陈四月蒿子,都是可以入药的,到了五六月药性不再,就只能当柴烧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说的是荠菜性甘,可治气虚神乏。

  在土家族民间历法中,还有所谓“农暴日”的说法。“农集日”是农业生产经验的产物,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全年的天气变化情况预测,将一年十二个月中容易发生伤农气象和地质灾害的日子称为“农暴日”,以防范自然灾害。民间还有“三月三、九月九、没事莫到江边走”,“三月三,农暴日、发桃花水”,等与农暴日相关的农谚。谭支秀将众多关于“农暴日”的口传和书面资料汇集起来,整理出一年中74个“农暴日”,如正月初九、十三、十九、二十九;九月初九、十六、十九、二十七.二十八。实际上,农暴日与地球的规律性运动有关,从具体日子看,每个朔日和望日前后出现“农暴日”的频率较高,表明农暴日的出现与潮汐联系紧密。另一方面,农暴日与地区季节性的气象规律和气候特点有关,以庚辰年为例,湖北恩施从春分至秋分期间有42个农暴日,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则有32个。恩施州气象局专家曾查阅该地区的气象资料,发现农暴日出现重大灾害的概率极高,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在气象预报上的实效性。

  巴东土家族民间历法具有很高的文化学、民俗学、史料学价值,尤其是土家族创造的历法谚语和历法歌谣,更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当然,限于当时文明发展水平,土家民间历法中的内容科学与糟粕共存,需认真鉴别,不可轻易臧否。

  土家族,(笔名:寒菓)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猫儿坪村二组,现住野三关镇故县坪村十组。自幼接受家传历法教育,可背历法《遁甲经》二十八星宿、十二月建星、廿四节气等,对土家族民间历法知识和核心内容掌握娴熟。能运用其理论指导民间春种秋收、红白事、修造动土、新居乔迁等日常事务。编著出版书籍《吉星祈福民历》(2008年11月中国气象出版社)、《千禧民历》〔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被湖北省文化厅认定为全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