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美丽福建同圆安居梦想
时间:2022-09-29 08:20来源:未知 作者:小编 点击:996

  28日,“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住建厅专场举行。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十年来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

  住建事业既关乎经济发展大局,也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全方位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居者有其屋”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也是重要民生问题。十年来,我省每年都把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房、棚改安置房100多万套,为近300万名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

  对居住在各类棚户区中的居民,我省坚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先改造集中连片棚户区,再改造其他棚户区。十年来,我省共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70多万套,占历年开工总数的85%。

  我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从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小户型、低租金、长租期”的保障性租赁住房。2021年、2022年,我省建设筹集14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

  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我省不断增加公租房实物供应,积极推行精准分类保障,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保障范围已覆盖到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已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如期实现14万户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连续四年被住建部、财政部评为“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省份。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数据显示,十年来,全省累计销售商品房约3.8亿平方米,住房供应规模持续增加。

  “住房保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将以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省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最大、成效最明显、环境面貌变化最快的十年。目前,我省九市一区全部获评国家森林城市,8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绿盈乡村”标准。我省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实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建成福道7000公里。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十年来,我省累计实施改造老旧小区5587个、62.4万户,建成一批环境整洁、配套齐全、管理机制长效的宜居社区。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是我省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的目标。目前,我省已建成郊野公园12.6平方公里,公园绿地1100多公顷,城市公园1200多个,比2012年增长62%。

  黑臭水体被整治为生态公园,是我省提升城市水环境品质的典型成效。多年来,我省扎实推进城市污水治理,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大幅提高,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实现长治久清。我省完成23万户居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水质综合合格率优于国家标准,位于全国前列。

  在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我省处理能力目前已达到4.6万吨/日,实现日产日清;福州、厦门、漳州、莆田和平潭全域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村保洁、镇转运、县处理”机制全覆盖。

  2021年,全省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项目5400个,完成投资4100亿元。2022年再实施6900个项目,计划投资4500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3600亿元,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福建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全省55个县城中,具有千年以上建城史的县城有36个,500年以上建城史的有46个。全省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0个;有49条历史文化街区,其中4条列入国家级,全国排名第二;有20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76个列入国家级,全国排名第二;有1193个传统村落,其中494个列入国家级,全国排名第六;有9258栋历史建筑。

  十年来,我省在城乡建设中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目前初步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保护名录,并完成全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初步搭建保护对象“一张网”。

  目前,我省已构建以《省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为代表的“两条例”“三个文件”的历史文化保护政策体系。在规划引领方面,我省全部历史文化名城街区、96%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都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

  2014年以来,我省已重点扶持近330个街区名镇名村改善提升、1200多栋历史建筑修缮维护和活化利用,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亿元,带动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保护资金累计投入400多亿元,涌现出屏南龙潭、连城培田、福安廉村、尤溪桂峰等一批保护利用典型。

  “我们以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小规模、渐进式的节奏,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脉。”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充实保护名录,梳理福建传统建筑文化,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因地制宜、多种方式进行活化利用。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