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商模式,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全新的互动购物体验。然而,该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消费者网等机构发布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深入剖析了直播带货行业的现状。
报告指出,2023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主要涉及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价格误导、不文明带货、发货问题、退换货、销售违禁商品以及诱导场外交易等八大方面。其中,虚假宣传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直播带货的首要问题。
在分析的17位主播中,李佳琦的维权舆情最多,占比高达41.00%,主要涉及产品质量和价格误导问题。例如,去年9月10日,李佳琦在直播中介绍花西子眉笔时,面对网友关于价格上涨的质疑,其回应略显不妥,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紧随其后的是疯狂小杨哥,维权舆情占比31.3%,主要涉及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问题以及不文明带货。去年10月30日,疯狂小杨哥在直播间带货美妆品牌时,因女主播的不雅姿势和低俗言论,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适。
报告还显示,抖音、淘宝和快手三大平台的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占比超过八成,其中抖音的维权舆情占比最高,为44.65%。这反映出部分平台在监管方面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直播带货问题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平台监管不力,短视频平台和传统电商平台问题侧重不一;二是部分主播过分追求利益,缺乏职业素养;三是直播带货业态动态演变,部分主播和平台试图钻法律空子;四是相关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速度。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互联网消费模式,具有模式新、主体多、流量大、频次高、法律关系复杂等特点,部分投机商家和不法分子对监管抱有侥幸心理,不惜通过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方式来谋取经济利益。
针对以上问题,平台方应平台方应承担起监管责任,加强对主播和商家的审核,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对直播带货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确保直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主播应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避免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严守法律底线等行为,同时,主播还应积极与消费者互动,了解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信息;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持理性消费观念,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误导,消费者还应积极反馈购物体验,为平台和商家提供改进建议,推动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直播带货行业的监管和支持。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直播带货行业的治理,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电商模式,虽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主播素质、提升消费者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推动直播带货行业健康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