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军事网站和航空爱好者的报道,2023年7月30日,一架隶属于加利福尼亚州勒莫尔海军航空站的F-35C“闪电”-II联合攻击/战斗机,在当地时间18点30分左右发生坠机事故。事故发生地点位于该基地附近。幸运的是,飞行员成功使用弹射座椅脱离了飞机,并安全跳伞着陆。据报道,飞行员没有受伤,事故中也没有其他人员受到影响。紧急响应小组在事故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并开始调查事发原因。
此前,2018年9月28日,也曾发生一起F-35系列的坠机事故。那时,一架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01战斗机攻击训练中队的F-35B战机,在南卡罗来纳州博福特海军陆战队航空站附近坠毁,事故的初步调查显示,事故原因是燃油管破裂。通过对过去几年事故的统计,全球范围内,F-35A/B/C系列隐形战机的坠毁事件已累计达到15起,其中美国空军、海军及海军航空兵的F-35系列战机就有10架发生了坠毁。
F-35“闪电”-II联合攻击/战斗机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单引擎隐形战机。这款飞机包括F-35A(陆基型)、F-35B(垂直起降型)和F-35C(舰载型),分别装备了不同型号的F135发动机。F-35A搭载普惠公司F135-PW-100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为43,000磅(约19.5吨);F-35B搭载F135-PW-600发动机,配有升力风扇,最大推力为41,000磅(约18.6吨);而F-35C则使用了F135-PW-400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同样为43,000磅。
F-35系列战机,涵盖了空军版、舰载型和垂直起降型,具备“一机多型”的特点,设计上主要强调对地攻击能力,同时兼顾空战性能。这也符合其“联合攻击/战斗机”的全称。然而,F-35的机体设计呈现出一种粗壮且短小的特点,使得其外观被中国网友戏称为“肥电”。其较慢的飞行速度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形象。
这款“肥电”系列的军机普遍使用单台发动机,虽然这种设计能提供强大的推力,但在飞行过程中,一旦发动机发生故障,或者遇到飞鸟撞击等问题,极容易导致发动机停转,最终造成空中失事。通过分析F-35系列的坠机事件,发现普惠公司生产的F135系列发动机确实存在设计缺陷,特别是发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问题(即谐波共振),这一问题往往会导致燃油管破裂,从而引发故障。
此外,F-35B的垂直起降系统也存在一定问题。该系统在起降过程中需要进行复杂的动力分配,而这正是导致2022年12月15日发生在得克萨斯州沃斯堡海军航空站的F-35B垂直降落事故的原因。那次事故中,飞机因发动机振动导致升力不足,机身失衡,最终坠毁。
另外,F-35系列为了实现其隐形性能,其机身空间被高度压缩,这也导致了起落架强度不足。2022年12月1日,一架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21“绿骑士”战斗攻击中队的F-35B,在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被牵引时,前起落架发生了坍塌,导致机头触地,所幸没有人员受伤。
可以说,F-35系列隐形战机的服役和外销,虽然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其在飞行中频发的事故也逐渐让外界质疑其技术的成熟度。近年来,F-35系列事故频发,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其复杂的系统设计中存在先天缺陷。除了发动机的谐波共振问题外,飞行控制系统在降落时的故障、软件逻辑错误引发的连锁反应等也都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例如,TR-3升级计划就因为软件调试失败而被推迟至2026年。
F-35的频繁事故不仅影响了其国际市场,也引发了一些国家重新评估与其的采购合同。例如,葡萄牙宣布取消24架F-35的订单,转而选择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加拿大也表示将重新考虑购买88架F-35,而转向瑞典的JAS-39“鹰狮”战斗机以及欧洲的FCAS隐形战斗机项目。
从这些事故来看,F-35的坠毁事件远非个别现象,它反映出美国军工体系在“重概念、轻基础”的发展战略下出现的问题。从设计缺陷到发动机供应链危机,再到盟友信任的丧失和替代方案的崛起,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F-35的外销市场可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