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市生態文明建設蹄疾步穩
时间:2022-10-11 17:45来源:未知 作者:小编 点击:996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成都邛崍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錨固生態安全格局,推進重點區域自然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生態保護監管能力,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深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加快實現“青山映城、草長鶯飛”。

  “臨邛自古稱繁庶,天府南來第一州。”邛崍,這座擁有2300余年歷史的巴蜀古城,承蜀水之靈動,擁群山之靈秀,自然資源優渥,先后獲得國家生態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等殊榮。

  龍門山是成都平原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生態涵養區,是目前世界上亞熱帶山地動植物資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區,被譽為“自然科學寶庫”。

  邛崍所處的龍門山南段延伸山系,適宜的氣候和多樣性的地質變化造就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打造龍門山脈生態價值轉化示范區被列入邛崍“十四五”發展重要規劃,邛崍市第十五次黨代會也明確提出,要以龍門山片區為載體建強城市西翼,打造區域特色文旅中心。

  近年來,邛崍市深入實施“綠化全川”行動,構建“城區綠心、城邊綠帶、城郊森林”城鄉一體化綠色生態網絡,森林覆蓋率達48.89%。力爭到2026年邛崍市實現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9%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450萬立方米以上,為成都平原筑牢生態屏障。

  每年夏天,每到傍晚時分,不少居民來到河濱公園散步,夕陽的余暉洒在地上,嫩綠的草地顯得更加濃郁了。一眼望過去,岸邊鱗次櫛比的樓房,在水中投影出婀娜的身影,兩岸楊柳垂堤,四周風光旖旎。公園內,還有不少觀鳥愛好者,拿著望遠鏡或攝像機,研究觀察鳥的棲居生活環境及鳥和整個生態的關系,乃至生物多樣性。

  河濱公園只是邛崍市眾多公園中的一個。近年來,邛崍市按照“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構建“城市─社區─口袋”三級公園體系,河濱公園、東湖公園、鳳求凰公園、邛窯考古遺址公園等城市公園陸續建成開放,建設一批口袋公園、微綠地,打造“金角銀邊”美化公共空間,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1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2.71平方米,讓市民游人暢享推窗見景、出門見園的愜意生活。

  綠道騎行是目前最受大眾青睞的戶外活動之一。邛崍市系統推進綠道建設,累計建成綠道292公裡,全省首條全封閉式自行車高速公路成為網紅打卡地,構建絲路田園連接帶。綠道有機嵌入生態觀光、體育運動、文化創意、休閑消費等功能,串聯銜接大地景觀、特色小鎮、川西林盤、田園綜合體等景觀景點,形成串點連線成網的綠色慢行交通體系和全域旅游的毛細血管,打造功能疊加、場景多元的生態“綠脈”。

  生態本底愈加厚實,人居環境不斷改善,這是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邛崍新風景。推進城園融合、強化植綠筑景,到2026年邛崍市力爭新增綠地100公頃、立體綠化3萬平方米,打造公園城市示范街區5個,讓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及。

  湯湯南河水,從邛崍城區穿城而過,是邛崍的母親河,是成都平原西側的重要河流,也是岷江的重要支流。歷史上的南河,迴瀾倒影,南河漁唱,見証了臨邛古城繁榮富庶、水路絲路的商賈雲集,是邛崍最具山水與人文的標志。

  攻堅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工業污水處理廠4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1座、鎮(街道)生活污水處理廠22座,建成污水管網600余公裡﹔攻堅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關閉禁養區養殖場(戶)51家,整治養殖場(戶)2000余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52%,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8.15%,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

  初秋,出現的霞光與雪山同框,被鏡頭捕捉定格於方寸間,俯臥的山脈橫亙在遠處,與天空交相輝映。水色倒映天色,陽台上看雪山、朋友圈晒藍天是邛崍人的新愛好。

  邛崍堅持把改善空氣質量作為重要民生實事來抓,扎實開展工業源、面源、揚塵源、移動源污染等專項整治,推進夏季臭氧污染防控攻堅和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大氣污染防治體系。

  近處南河水清岸綠景美,與遠處藍天白雲相映成趣,十年時間繪成這令人心醉的畫卷,成為邛崍生態環境優良本底優勢的一處縮影。

  十年來,邛崍市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污染防治攻堅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優良天數比例由2017年的65%穩步提升到84%,特別是2020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0天,為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優值﹔桂山、黃塔斷面水質跨類別躍升,於2019年實現全市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面達標,國控桑園斷面水質始終穩定在Ⅱ類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比例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堅持全方位、全區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巴山蜀水間,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地更綠了,一幅幅綠色畫卷正在邛崍鋪開。

  位於孔明街道的郭山村,田園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深厚,產業特色突出,被評為成都市魅力蓉城宜居鄉村示范村。去過那裡的人,都會被那裡的生態景觀深深吸引,不過誰能想到,就在6年前,這裡還是成都市相對貧困村。郭山村的破繭成蝶正是邛崍市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印証。

  郭山村先后榮獲“成都市水美鄉村示范村”“成都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入選成都市第三屆鄉村振興十大案例——“十大川西林盤消費新場景”。成都市邛崍生態環境局供圖

  邛崍市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社會建設,依托豐富的川西林盤資源和優渥的自然生態本底,打造特色小鎮和精品林盤等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圍繞生態價值有效轉化,以“產業功能區+特色鎮+川西林盤”農商文旅體五位一體融合為發展思路,梳理價值林盤159個,保護修復川西林盤59個,建設川西生態價值轉換高地,精心打造竹上花楸、椒蘭山房等一批精品民宿,充分融入文創體驗、大地藝術展覽、商業會展、研學、培育孵化等消費業態。

  依托螢火虫資源,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背景下,天台山打造國內第一個以“螢火虫”為主題的“螢火森林”品牌,實施螢火虫生態旅游發展模式,孵化生態產品,促進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換,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天台山景區的華麗轉身更是邛崍市生態價值轉化的縮影。

  邛崍市充分挖掘利用龍門山片區豐厚文旅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推動文旅繁榮,賦能區域發展,轉化生態價值。提升“一山一鎮”景區影響力,提質升級平樂古鎮、天台山景區,強化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全要素供給。打造“兩江一海”文旅集聚區,依托白沫江、文井江和十萬畝川西竹海,創新轉化林竹、山水生態價值,白沫江水美鄉村生態綜合體項目入選全國首批、成都唯一EOD試點,龍門山生物多樣性博覽園列入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分會場。

  2021年邛崍市共接待游客1596.19萬人次,同比增長16.8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0.27億元,同比增長10.22%。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不僅是城市發展的營城邏輯,也是市民生活幸福感提升的重要途徑。生態賬的背后,是近年來邛崍堅定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生態文明躍升軌跡看得見、摸得著。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